影音

热门分类(0)
标签分类(0)
辛亥革命有哪些看点 辛亥革命讲述的是什么

        辛亥革命100周年,作为纪念这次伟大革命的献礼影片,电影《辛亥革命》在九月底上映,遗憾的是,从这部本来应该忠实反映辛亥革命史实、宣扬革命精神的影片中,我看到的却是这次革命真正核心的部分被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革命的精神和功绩遭到了背离真实历史的人为阉割。

        辛亥革命的精神实质,用同盟会的一句革命口号来概括就再准确不过了,那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句口号反映了革命党人三重的革命诉求,首先是民族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统治,建立文化认同基础上凝聚起来的近代民族国家,在对待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就尤其不应该回避民族革命方面的内容了,这不仅仅是为了还原一个完整的史实,更加是因为,无论在革命党人最初的革命理论体系里,还是在辛亥革命真实的历史功绩中,民族革命部分所占的份额都是最大的。

        我们常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说它不彻底,是因为它在变革生产关系方面的任务根本没有完成,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方面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只有在实现民族解放方面的任务,才算是基本完成了的,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就体现在它基本完成了的民族革命的方面。

        在民生革命方面,同盟会,乃至以后的国民党人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历经南京临时政府、北京北洋政府、广东革命政府直至国民政府,无论偏居一隅还是掌握全国政权,直到退出大陆逃往台湾都没能实现孙中山先生最初“平均地权”的设想,甚至没有进行过“平均地权”尝试。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在“民生革命”方面的失败——甚至可以说不作为,可以说是国民党在大陆最终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在辛亥革命当时,所谓“民生革命”更只是一个单纯的口号而已——还是排在最后的,至于说辛亥革命在这民生取得的成就,就更加是无从说起了。

        在民权革命方面,辛亥革命的确是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国家政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此以后,无论是张勋扶持下的满清皇帝复辟,还是袁世凯的称帝,最后的结果都只能是在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中以失败收场。然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国家政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辛亥革命后,别说民主共和国,甚至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政权都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甚至连形式上的统一有时都无法保证,取而代之的是连年不绝的军阀混战。从破旧立新的角度来说,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方面仅仅是完成了“破旧”而远远没有实现“立新”,因此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在历史功绩方面也只能以半数计了。

        只有在民族革命的方面,辛亥革命才能算是真正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的革命诉求,推翻了满清政府200余年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统治。虽然在革命之初,革命党人在民族革命方面提出了过于偏激的目标和要求,要建立纯汉族的、只包括中国“本土”十八行省、具有排他性的民族政权,将满人驱逐出中国“本土”的十八行省,甚至要对满人进行民族报复。但在革命之后,革命党人民族复仇的激愤迅速让位于民族和解的理智共识,对作为革命对象的满族统治者采取了宽容的姿态,提出了“五族共和”的口号,甚至愿意接纳曾经被视为“国仇”的满人为新民国平等的国民。辛亥革命后,尽管政权频繁更迭,但执政者都基本遵循了这一民族和解、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理念,维持了全国各民族对国家普遍的向心力。这不仅相对过去满清政府在民族问题上狭隘偏执的做法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成就,而且,为实现整个国家近代民族意识的真正成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辛亥革命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尽管国家政权更迭频繁、军阀混战,始终缺乏一个统一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国家却始终能够避免彻底分裂解体的危险,很大程度上也应该归功于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在民族革命方面,辛亥革命才算是真正取得了成功,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很大部分也要归于民族革命的成功。

        所以,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忽略和掩盖辛亥革命中民族革命的成分,都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是对辛亥革命的革命精神和历史功绩的阉割和抹杀。

2019-07-12
<上一篇随机来一篇下一篇>

推荐 ↓

Copyright @2003-2019 www.k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