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是人生的未来,家庭事业的继承者和希望。坚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思想,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路子,直接关系着子女的未来成长。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然而核心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子女成才,希望子女幸福。在这方面借鉴一下前人的经验,或许大有裨益。
居里夫人28岁与彼埃尔·居里结婚。30岁生下第一个女儿绮瑞娜,37岁生下第二个女儿艾芙。当时正是居里夫人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外和镭的阶段。无休无止的实验,忙碌不堪的家务,简直压得居里夫人喘不过气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作为一个妈妈的神圣母爱。虽然她把女儿交给保姆照看,但是她每天去工作之前,一定要证实孩子是吃得好、睡得香、梳洗得干净,没有患病时,才放心地离开。而且,居里夫人也并不是把一切工作都交给保姆去做。她认为,母女之间感情的贯通,心灵的交融,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所以,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日子里,居里夫人也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去照料孩子,亲自给孩子洗澡换衣,抽空在孩子的新围裙边上缝上几针,她不给孩子买现成衣服,这样太奢侈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居里夫人从整个科学生涯和人生道路上体会出一个道理: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业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响和延伸到自己的子女和学生身上,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有两个日记本,上面每天都记载着两个女儿的体重、食物、乳齿和思维的情况。这些日记,就象她每天所做的工作日记一样详细入微,一丝不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精心安排孩子的教育计划。教她们做智力工具或手工,功课做完后她总要带孩子们步行很长的一段路,并且做一些体育活动。她还抽出时间指导孩子学习园艺、烹调和缝纫,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注意保护孩子的个性,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滋润孩子的心田。出身贫寒的居里夫人教育女儿们将来必须自谋生路。居里夫人有几次可以给两个女儿谋到一大笔财产,但她从来没有这样做。她把经过几年辛苦分离出来的价值超过一百万金法郎的镭,毫不犹豫地赠给了实验室。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仅继承了居里夫妇的科学事业,也继承了他们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们把建造原子反应堆的专利权捐赠给了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纵观居里夫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核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两个女儿。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母亲以祖国波兰来命名首次发现的新元素“钋”所表现出的赤子之情。
很久以来,我们理解的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专业的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为此我们学习了很多道理,掌握了很多知识,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教育着孩子。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候我们“教”了,孩子并没有“会”。孩子其实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而且只有当孩子想学的时候,他才可能真正学会。这个时候甚至不用教。樊登老师在讲《翻转式学习》时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些人在印度的贫民窟里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台电脑带着鼠标镶嵌在墙里面,然后就走了。半个月以后回来,发现没有任何人教,贫民窟里的孩子几乎都学会了电脑。
在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方面,好的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影响。当我们对孩子说“你要怎样做”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抵触。当我们说“我会怎样做”的时候,孩子的状态是放松的。潜意识里,他会觉得我也可以这样做。所以,我说,最好的教育是影响和引领,就是我们做给孩子看,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孩子。这时候的“做”,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家庭教育,要注重影响和引领的作用。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努力做怎样的人。要培养爱读书的孩子,自己就开始读书。要培养有孝心的孩子,自己就去孝敬老人。要培养大气的孩子,自己就不要斤斤计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只要从自身做起,力争做得更好。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学会了。
伟人已去,留下来的经验是宝贵的,值得我们借鉴。
Copyright @2003-2019 www.k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