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形式向教育发出再次的挑战
考试越多、越严格,人们的创造力就越低。华人跟欧美人比,创造力明显偏低。
过于看重考试的教育体系,考试就像一个指挥棒,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精力都是围着考试转。学生就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常常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在中小学时期的国际竞赛中都表现不错,甚至成绩优异,然而到了大学、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则就没有后劲儿。
考试有四大弊端,从事教育的人不可不知。
第一、很多重要的能力是无法考出来的,比如创造力、想象力、毅力、冒险精神等,它们都无法从试卷上反映出来。然而,这些能力对于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至关重要,比任何知识都重要。考试最有效的测验是知识和机械性的操作,所以考试成绩好的人往往是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高,然而这两项能力与他们日后能否做出成绩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第二、考题设计者的业务能力差别很大,对学科内容的把握能力悬殊,所以考题设计的质量也差别很大。不同质量的考题设计,会大大影响考试的结果。比如重视知识点的考题,那些死记硬背功力好的考生就能拿高分。还有一些考题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都无法有效考察学生能力。
第三、考试的偶然性很大,比如说某一大题恰好某一考生复习到了,就可以拿高分;那些把精力放到其他问题上的考生,则得低分。最后的结果虽然分数差别很大,但是并不代表能力。考试中都有一些主观判断题,那么阅卷者的素质和评卷时的注意力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打分高低。
第四、分数的差别往往不说明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是一分决定命运,有些甚至是半分之差,一个人回家种红薯,一个人去读大学。
重视考试还表现在学生的选拔上。绝大部分的考生都要经过高考,根据分数的高低来决定上哪一级别的学校。即使一些大学有特招生,他们的要求也多与考试有关,要么是国际大赛上获得了什么奖,要么是学校自己出题考试,归根结底还是根据考试成绩定命运。
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的多样化,而是考试分数的宽泛化。他们也有考试,成绩优异者也是选拔的标准,然而你的社会服务出色,阅历丰富,也会被看做重要的资本。一些著名的大学还要对每一个考生进行面试,考察你的志向、意志品德等那些考试中无法反映出来的能力。
具有巨大弹性的考查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是培养杰出人才的保证。而能否培养出杰出人才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每年我升学都是改革,我是试验品,我伤心,我忧伤,可是中国的教育者有视我们的感受么?每次轮到我升学,就是改革,试问我们是改革的牺牲品么?
“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其中有经济形势不好,企业缩减了招聘人数的原因,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许多高校还没有真正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观念。”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钟新认为,教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高校提供给我们的大多是连岗位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的毕业生。”长春金达电子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赵树杰说,“这就好比企业要高级蛋糕,高校提供的却是馒头。既然高校生产的‘产品’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这‘产品’又怎么会有销路?”
我们的莘莘学子该如何在校利用好机会,做个与企业接轨的社会人才,因此社会的需求向我们的学校发出挑战,我们的教育要合理设置专业 提升综合素质!一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和这个社会脱轨,我们要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这个,我想一个学校面对众多学生,要真正的做好,是很难的,因为选择这样的一个实践平台就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只是拥有理论,只懂理论的学子,该如何面对社会的种种挑战,所以我想大声的呼吁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机构,给孩子一个真正的锻炼,让我们的学子真的可以面对社会的挑战生存起来!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我们的父母,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时刻是否也该深思,我们的早教更是为孩子的未来的学习做了铺垫,我们要从小的教育抓起,孩子的早教我们不但是要给予理论的学习,我们更加要结合实践,给与孩子更多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动手能力的锻炼……ljj61.com
Copyright @2003-2019 www.k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