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贝贝》的导演宋崇拍过不少儿童片,在“贝贝”横空出世前,一部《闪光的彩球》也曾得到当时青少年们的喜爱,也是因为这部影片,让当时年事已高的儿影创办者、老影人于蓝来到上海“挖”他去了北京。上世纪90年代,宋崇拍摄的《三毛救孤记》,几乎是救了因为效益压力重重的安徽电影制片厂。
宋崇这样评价《霹雳贝贝》在他创作生涯中的意义,“它丰富了我创作儿童片和科幻片的创作经验和自信心,了解了儿童演员的特点和儿童观众的观赏心理。”退休后的十几年,宋崇在上海开设影视专业的高校教书,还时常会讲起拍摄《霹雳贝贝》的经历。学生从80后教到95后,大家都喜爱着霹雳贝贝,这让宋崇十分欣慰。“观众是上帝,能被上帝关注和垂爱是多么幸福的事。在课堂上,学生一听我是《霹雳贝贝》的导演立即会鼓掌欢呼,一下我和学生亲近许多,我就陶醉了。”三十年后,和宋崇谈起当年拍摄《霹雳贝贝》的来龙去脉,他还是记忆犹新。回想拍摄初衷,宋崇说,贝贝故事的启发是“特异功能”,当时一段时间航天部在研究各种神奇的特异功能,电影中“人体研究所”也确有其事。《霹雳贝贝》的编剧张之路曾经是个物理老师,写“带电的孩子”中有不少物理知识,但宋崇觉得不够神奇。当时《E.T》风靡世界,全世界对外星生命充满好奇,于是电影中又加入了飞碟、外星人等元素,增加影片的新鲜感。
而这些元素意味这电影的制作难度大大提升。以前做导演,只要考虑怎么讲好故事,把握演员表演。而拍摄《霹雳贝贝》,充满了各种设计机关和小心思。而《霹雳贝贝》的“神奇”感,也延续到了宋崇之后的创作中。拍《三毛救孤记》的时候,宋崇让三毛头上的毛可以竖起来,这也得益于之前的积累,宋崇已经非常善于设计这些小机关。“当时用了玩具小汽车里的齿轮,装在三根毛底下,再用遥控控制,三根毛就可以分别站起来。孩子们看了就觉得特别新奇喜欢。”宋崇常给学生们讲《霹雳贝贝》选演员的故事,妙趣横生。拍摄儿童片那些年,他有些发觉好苗子的“绝招”。《霹雳贝贝》海选的时候来了上千个孩子,这些孩子来自全国的少年宫,才艺不相上下。宋崇给他们出了道题,让孩子“吹牛”,问他“你是怎么来的?”要求要用想象力回答,牛皮吹得越大越好。“有的孩子说,我坐小汽车来的,我坐飞机来的,这就没什么想象力。有的说我骑扫帚来的,我坐飞碟来的,那就比较好玩,我继续让他编。还有说骑毛驴来的,我说‘那你骑毛驴回去吧’。”
《霹雳贝贝》当然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在今天看来,让贝贝完全成为一个普通小孩才能融入集体的选择,与当时强调集体和共性,并不提倡个性的社会价值观有关。宋崇透露,其实后来陆陆续续有好多孩子写信来,问为什么要让贝贝失去带电的能力,“他们说应该给贝贝身上装个开关。”但当时,主创们认为,电影最后希望落到解决孩子孤独的问题,回到常态。“即便异类能够融入集体,孤独感似乎解决不掉。很多文学作品都是这么做的,为了回归平凡,宁愿失去。”不知这样的遗憾,是否会在未来得到弥补。2015年,在广电备案的网站上曾出现《霹雳贝贝》续集立项的消息,导演是当时影片的编剧张之路。剧情简介显示,这部叫《霹雳贝贝归来》电影讲述的不再是贝贝童年的故事,贝贝成了年轻的大小伙子,超能力觉醒惩恶扬善。
宋崇透露,这些年,很多人找来想要拍续集,他都拒绝参与。“一来是因为再拍很难超过它,始终没想过哪条路,能突破原来(的作品)。如果要拍,一定要突破。现在肯定是做了也不讨好。而且这个电影每年电视上都还在放。”对宋崇来说,《霹雳贝贝》,拍一次就够了。不可否认,30年后,仍有许多人怀念《霹雳贝贝》《泉水叮咚》《大气层消失》《小铃铛》等儿童片,是因为今天的“儿童片”实在没落,基本上只能选择动画片。
Copyright @2003-2019 www.kanqq.com